![]() |
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一直引领着东方文明。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高歌行进的精神源泉。高安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文明校园创建为着力点,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切入点,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读圣贤书、写中国字、懂文明礼、做高雅人”活动,如今的高安城乡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日渐形成,校校创文明、班班树文明、人人讲文明之风在学校蔚然成风。“热爱祖国、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勤奋学习、自尊自爱、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敬老爱幼”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全市中小学校呈现出一派秩序井然、积极进取、文明和谐的景象。
读圣贤书夯实文明之基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为了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对创建文明校园潜移默化、净化人心、熏陶学生品质的作用,高安市文明办和教体局要求全市中小学校每周至少开设一堂国学课,把《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国学经典诗文迎进校园,请进课堂,各学校每天辟出20分钟作为经典诵读时间,通过吟、诵、读、背,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与先贤哲人对话。
各学校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国学校本课程,市四小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本》,选录96首经典古诗词,分童趣、惜时、写景、节日、咏物、季节、友情、励志、思乡、爱国、哲理、怀古12个篇章,选用了《幼学琼林》《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等文质兼美、易记易背的名篇名句。上湖小学编订的国学校本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爱。市六小的《三字经》手语舞说唱结合,生动活泼,获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工作评选三等奖;高安二中编写的《论语选编》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校本)教材评优二等奖。
2016年,高安国学社在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国学社以培养中小学国学教师为主要任务,以四书五经为基础,以《周易》为本经,以吟诵解经为主要学习方式,辅以专题讲座、表演和公益教学实践活动。完成了《论语》《老子》《诗经》《周易》的整本通读百遍学习,邀请了高安各方贤达开展了近百场专题讲座。国学社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从三五人增至两百多人。2018年1月,高安孔子学堂挂牌成立,国学社社员利用孔子学堂平台进行讲学,探寻经典融入现代中小学课堂的方法,试验国学经典对中小学品行养成作用,效果良好。
写中国字塑造文明之魂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书法是中国国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文明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安是江西省首个“中国书法之乡”,挥毫弄墨的风尚历来有之,有70多名教师为江西省书协会员,6人为中国书协会员,有着丰富的书法底蕴和资源。各级重视以书法教育对学生的艺术熏陶。“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2015年,高安市全面开展“书法进课堂”活动,坚持“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的目标,强化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努力形成人人愿写字,人人能写字,人人写好字的局面。
一是常态化开展师资培训。教体局联合高安市书协,分期开设书法教师培训班,特别聘请范湧华、张灵、刘小平、聂元涛等中国书协名家讲课授学,指导教师学习写字教育理论,进行书法技艺指导、教材分析、教法研究、现场观摩等。
二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各学校均配备了书法教室,在校园的走廊、墙壁、学生公寓等处开辟了书法长廊,张贴古今大家及高安本地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书法艺术魅力。
三是分学段开设书法课堂。3—9年级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高中阶段学校在语文、美术课中安排书法选修课;1—9年级每天利用20分钟进行日常写字练习;遵循书法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1-3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4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毛笔兼学;5—9年级学习毛笔书楷书,临摹名家书法,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懂文明礼涵养文明之风
“不学礼,无以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立足于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2012年,高安教育局编写了《文明礼仪伴我成长》读本,下发至全市中小学,要求各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各校根据实际,开展讲故事、演讲、征文以及举办各种礼仪活动,让学生行中华礼,做文明人。
大城初中印制了德育校本教材《“1550”君子修身手册》,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让学生成为仪表端庄、行为规整、志存高远的君子,该校每年9月都要举办“青春成长礼”。2016年9月,市三小开展纪念孔子诞生2567周年活动,师生及家长四百多人参加了祭祀典礼,活动以拜孔、祭孔、手语舞表演为主要形式,庄严与活泼并重,掌声与静默并存,学生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礼仪教育,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高安二小则在小学的三个关键时期为学生举行“三礼”活动:一年级的“启蒙开智礼”、四月的三年级“十岁成长礼”、六月毕业季的六年级“毕业成才礼”。
龙潭初中另辟蹊径,摸索出一套“663”行为养成模式,即六到常规、六校形象、三香校园。“六到常规”,即晨练到、课间操到、午休到、三餐到、上课到、晚寝到,培养学生的守时意识、规矩意识;“六校形象”要求学生在校内保持良好形象:要戴校牌,要穿校服,要清洁校内卫生,校内要文明用餐,校内能闻笑声、读书声、问候声,校内行走要有序,两人成排,三人成行;“三香校园”即营造花香校园、书香校园、墨香校园。
做高雅人诠释文明之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能培养人的良好品质,能提升人的文明素养。高安市大力推行音乐等艺术教育,要求所有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选择民族器乐、戏曲戏剧、相声快板等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并从我国古代众多优秀音乐艺术作品中选出一部分来,向学生推广普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精通一样才艺,让学生在传统艺术的海洋里徜徉,并濡之染之,熏之陶之,从而提升自我。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的艺术教育成效显著,逐渐形成了校校有特色、人人有才艺的良好局面。
高安六小的“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颇有成效,学校成立了少儿戏曲班,聘请曲艺专家担任艺术指导,几年来,同学们的“生旦净末丑”行当表演和“唱念打坐”基本功逐渐成熟。学校还充分利用高安采茶戏这一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安采茶剧团联合成立了采茶戏班,传承地方文化,培养爱乡爱家情怀。2015年,采茶戏《王妈妈数鸡》获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工作评选综合类三等奖;2016年,采茶戏《补背褡》获全国三等奖。
高安四小成立了戏曲班、合唱队、少儿快板团等,持续开展了艺术比赛活动,成效颇为显著。2013年,合唱《山童》在全省青少年才艺电视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14年,戏曲小品《招生》获得江西省戏曲艺术节二等奖;2016年,音乐快板《江西是个好地方》被指定参加江西省电视台“庆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
其他学校也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教育:高安二中的大提琴,瑞阳实验学校的架子鼓,吴有训实验学校的合唱团等,各校艺术社团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屡屡获奖:石脑中学的《飞翔》《在太行山上》获第七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评比校园文艺类银奖;市一小《舞蹈器乐》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综合类评比二等奖;高安中学电视节目《一切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江西省高安中学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全国校园电视节目评比银奖;高安教育局获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一所学校的文明程度如何直接体现在学校的校园文化上,创建文明校园就必须在精神文化引领人、物质文化默化人、制度文化规范人、行为文化养成人这四方面做文章、下功夫、出特色。如今,走进高安的中小学校,同学们越来越有礼貌了,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了,校园越来越文明了……教师好人屡见不鲜,仅2019年第二期“高安好人”发布会共推出十位“高安好人”,其中有五位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好人带动一片,影响一群,学生好人也层出不穷:高安二小六名同学拾金不昧,捡到38627元完璧归赵交还失主;建山初中三名同学见义勇为,路遇车祸合力救人;高安三小皮同学捡到钱包及时交还失主……文明之花在全市中小学校遍地开放,高安二小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高安中学、高安二中、高安八景初中等10所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宜春市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