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渝水区坚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婚丧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礼办的现代文明婚丧新风。
网络教育服务便捷化
渝水区创新开发微信小程序——“渝子偕老”,由民政普法、在线答题、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及在线学习、线下学习六个版块组成,并每天更新内容,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提高市民经营婚姻家庭及亲子关系的意识和能力。该程序自2021年1月上线运行以来,注册使用市民已达2万余人。
家庭辅导服务专业化
该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新余市婚姻家庭协会全方位开展专业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安排12名心理咨询师在区婚姻调解室轮流值班,帮助当事人梳理婚姻问题、进行关系修复。每周安排两天在区婚姻登记处及市图书馆进行婚姻家庭及亲子关系公益咨询,现场为市民答疑解惑。已连续开展120余场,接待来访者3600余人次。组建一支由35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公益团队,深入社区、村镇,开展婚姻家庭教育培训。截至目前共开讲36期,1320余个家庭受益。
制止高价彩礼常态化
该区通过建立乡村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和红白事办理规范等规定,对婚嫁事宜的彩礼、随礼金额,宴席的规模、标准等进行“限高”,并重点加强对村(居)民文化活动中心等集体场所常态化监管。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动员行业协会、媒人(红娘)自律组织等社会组织参与宣传引导,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风气得到有效扼制。
结婚颁证服务规范化
通过改造提升室内颁证大厅和增设户外颁证基地,建立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等特邀颁证师制度,鼓励当事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使颁证仪式更加规范、庄重。
殡葬管理服务体系化
建立基本殡葬管理服务体系,为实现绿色殡葬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该区投资3500余万元,建设20座农村公益性公墓。投资1.4亿元,新建新余市人文纪念园。建立系统的惠民便民政策,主要分为减免、救助、奖补等不同政策,使办理身后事几乎是“零消费”。健全配套的丧葬礼俗规程,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一套较为科学、文明、节俭、绿色的丧葬礼俗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