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过改造提升,赣县区井前家园如今是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的新家园。
初夏时节,走进赣县区井前家园,映入眼帘的是崭新靓丽的外墙、平整宽敞的道路、有序停放的机动车辆、配备齐全的健身器材,经过改造后的小区焕然一新。楼下能健身,出门可见绿,这样的变化让住户们倍感舒心幸福。
如今,井前家园以及周边41个老旧小区刷新了颜值、提升了品质,居民幸福指数也日益提升。昔日的“城中村”华丽变身为幸福的新家园,这样的“同款幸福”在赣州可谓“遍地开花”。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66个,惠及居民14.35万户。
大力推动老旧小区智慧安防设施改造,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建设了许多城市书屋,方便市民就近享受“悦读”时光。
扮靓“面子”,更注重做实“里子”。这些年,赣州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着力改造提升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积极加装电梯、配建停车场,同时改造建设城市书屋和医疗卫生、养老、托育、助餐等设施。从老旧房屋换“新装”,到完善基础设施,再到丰富配套服务……一批又一批老旧小区经过“脱胎换骨”,蝶变为功能完善、环境整洁、业态丰富、管理到位的新时代美丽家园。
许多老旧小区通过新改建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图为章贡区解放街道洪城巷社区新改建成的停车场。
老旧小区加装室外电梯,进一步方便了小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出行。图为赣州市客家大道南电小区加装电梯后的风貌。
在老旧小区建设社区食堂,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助餐服务。
这些年,赣州把老旧小区改造与背街小巷改造、生活垃圾分类、小游园小广场建设等民生工程有机结合,统筹实施,全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汇聚了地方特色美食的渔湾里美食街,烟火气、市井味浓郁的钓鱼台,文化底蕴深厚的杨判巷,古色古香的尚书街……一条又一条斑驳老旧的小街小巷蜕变成了网红打卡地,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赣州凭借着在注重规划设计、推广区块改造、发动群众参与、引入社会资本、强化长效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形成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全新模式。
昔日的“城中村”经过提升改造,成为热闹繁华的渔湾里美食一条街。
原赣南纺织厂,经改造变成集文创办公、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业态于一体的赣坊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图为市民在产业园内的樟树林公园打羽毛球。
章贡区南外街道红杉里街区,引入国学教学、文化直播、茶艺工坊等业态,被打造成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生活街区。
老旧小区改造是惠民生、暖民心的民生工程,赣州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因需施策、因地制宜,将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改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赣州市老旧小区改造以“新”换“心”,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交出了一份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记者刘凯 欧艳芬 特约记者胡江涛 尹才霞 实习生谭崇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