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声普法广场公园内,工作人员正在养护草木。
近日,家住南昌市阳明路附近的市民胡阿姨惊喜地发现,以前位于阳明路与二七北路交叉口的一片杂木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小公园。“这里新修了游步道,添置了座椅,还种植了各种花花草草,我们又多了一个遛弯散步的好去处。”胡阿姨笑着说,“这个小公园很有特色,里面有很多普法宣传栏,用手机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就能边散步边了解法律知识。”
胡阿姨口中的特色小公园,是今年8月上旬刚竣工的东湖区有声普法广场公园,这是该区第50个“口袋公园”。该公园面积3134平方米,沿游步道设置法治文化墙、民法典宣传牌及法治宣传栏等,并附上可扫描听书的二维码,将法律科普知识植入游园指示牌和宣传牌中,具有普法功能和教育意义。
如今,在东湖区,随处可见一个个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专的“口袋公园”,它们如珠玉般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拥抱绿意的好去处。据统计,该区“口袋公园”总面积已达13万平方米。
东湖区城管执法局市政园林股副股长陈旭萍介绍,东湖区作为老城区,高楼林立间有许多微空间。近年来,东湖区充分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通过专业设计与改造,将这些隐藏在城市角落、长期被忽略的微小空间打造成适合市民日常休闲的载体,实现土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激发了社区活力,提升了城市环境面貌。
综观东湖区大大小小的“口袋公园”,各具特色。在改造提升的同时,东湖区注重将本地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赋予“口袋公园”更多的文化内涵。
位于三经路的“口袋公园”于去年8月建成,该公园以工人运动为主题,整体以红、白两色为主色调,设置宣传长廊区、时光工会展览区、特色雕塑区、文化娱乐区等,市民置身其中,既可观赏学习,又可休闲健身。二七北路的“口袋公园”,将禁毒宣传融入公园建设,让市民在休闲娱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提高抵制毒品的意识。八一大道的“口袋公园”,把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材质巧妙结合,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成为新的打卡地……有绿色,更有特色,东湖区把一个个“口袋公园”作为文化展示平台,赋予科普、宣传、教育等独特功能。
从看见绿色,到享受绿色。陈旭萍表示,“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合理选址布局,让居民充分参与规划,根据老人、儿童不同群体及周边区域的实际需求,设置慢行步道、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休闲桌椅等。不少社区还依托“口袋公园”建设,增设非机动车泊位、电动车充电棚、垃圾分类投放亭等设施,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周边的配套设施。
此外,许多社会机构依托“口袋公园”,把免费理发、义诊、防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搬到市民家门口,市民一出门便能享受到各种便捷服务,让城市建设成果共享,让“口袋公园”有了更多民生温度。(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