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投稿:news@jxwmw.cn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文明建设  >  文明建设  >  文明村镇

文明乡风浸润“书画卢屋”

——全国文明村镇寻乌县项山乡卢屋村采访见闻

2023/10/08 14:41   作者:刘海锋 曾祥坚 江海 彭奇  编辑:陈其兴   来源:赣南日报

  “盖环境以皆山,而最雄长者曰项……”一篇《项山赋》,道尽项山的钟灵毓秀、高耸入云。

  项山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是武夷山脉与九连山脉的结合处。明代卢氏先祖举家迁徙,从广东梅县来到了项山甑山脚下,落户寻乌县项山乡卢屋村。时至今日,淳厚质朴、古韵悠长的卢屋村,又漾起了文明新风。

  近年来,卢屋村以育文化、振精神、树新风为重点,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跃然显现。2020年11月,该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卢氏十条》继世长

  古时,石桅杆是夸耀功名的科举文物之一。在卢屋村的卢氏祠堂前,一对单斗桅杆巍然屹立了数百年。

  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卢屋村,在家族延绵中,逐渐形成了《卢氏十条》的祖训。祖训记载:“孝父母 和兄弟 别夫妻 序长幼 睦宗族 严内外 训子孙 勤职业 明义利 慎官守”。

  短短30字,饱含深意,激励了卢氏子孙奋发图强。早在上世纪,卢屋村陆续出了卢是、卢英芬、卢敦良等三个国内知名画家。其中,师从林风眠、吕凤子、潘天寿、王子云等的卢是,在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等多项艺术领域及美术考古、艺术研究等学术领域融通中西,为我国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考古做出过重要贡献。

  卢是出身美术世家,他的父亲卢实夫以擅书画工诗词古文闻名寻乌。有一次,卢实夫对卢是说:“他们就发财教子,我去书画传家。”这是百年祖训带来良好家风的生动写照。

  耕读传家远,书画继世长。近些年,卢屋村“两委”日益发现《卢氏十条》的重要性,开始将内容制作成标识标牌送抵家家户户,并体现在文化广场、书画展览、宣传展板等载体上,村民在休闲娱乐时也能耳濡目染,受到优秀本地传统文化熏陶。

  移风易俗除陋习

  “平时我经常走家串户,一旦听说谁家有喜事或者丧事,就会马上过去,提醒他们要破除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的陈规陋习,鼓励大家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年过七旬的村民卢佛养对记者说。

  卢佛养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村里“五老”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一职。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后,他当选为会长。

  卢佛养所在的“五老”志愿服务队,负责开展婚俗改革政策宣传,提供事前宣传介入和事中、事后劝导服务,引导当地村民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围绕当地村民需求,卢屋村还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墨香志愿服务队、幼学壮行志愿服务队等专项服务队伍。同时,将婚事新办、喜事俭办、厚养薄葬、爱护村容村貌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并将村规民约逐户发放、入户宣传,有效提高大家对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的知晓率、参与度。

  随着移风易俗行动的推进,以及村规民约的实施,当地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人人出力、户户参与、家家受益”的良好氛围加速形成。

  文明实践润民心

  9月初,村里的卢氏祠堂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捐资助学活动。活动当天,由村民自发捐款筹集的善款,通过生活补贴、奖学金等方式,发放到了考上本科院校的学子手中。

  发起成立卢氏奖学基金会的村民是卢金标。他说:“我们这个800多人的小村庄,这些年每年高考都有约10人考上本科院校。”

  开展捐资助学,倡导崇文重教,是卢屋村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行动的重要抓手。该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送到当地群众身边。

  “寻乌调查闪光辉,唯实求真建寻乌;寻乌寻梦融湾区,跑出时代加速度;寻乌寻源话真情,老区发展结硕果……”为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了村民心坎上,9月13日下午,在卢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邀约下,来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服务中心的“强国之声”志愿者来到这里,为村民表演诗朗诵《领航新征程 强国有担当》。

  “以前,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忙完农活后无所事事。现在不同了,大家讲文明、守规矩,处处可见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卢屋村党支部书记卢美光说。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作为四星级站点,今年以来,卢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更加注重整合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村史馆和科技馆等资源,先后开展了六星家庭、身边好人、致富典型、清洁家庭等创评活动,“书画卢屋”处处激荡文明新风。(记者刘海锋 曾祥坚 见习记者江海 通讯员彭奇)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