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镇里有唱戏的活动,去看看吗?”
张克雄是德安县车桥镇白羊村的退休教师,平时就爱听戏,每次听说镇里有戏曲表演,都跃跃欲试,但想到10公里的路程,他又犹豫了。光是这10公里的路,骑车来回都得一个小时。
“活动好是好,就是太远了。”老张感叹道。
自从车桥镇建立起镇村两级文明实践站所,每月都会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活动,但镇域辖区范围大,村与村之间往往隔着一两个山头。山高路远,来参加的村民便少了。
群众来不了,就给群众送过去。说干就干,车桥镇以村小组活动中心为依托,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到了组里,把活动开展到了群众身边。
“能在家门口听黄梅戏,之前想也没想过。”白羊村一组活动中心内,老张终于遂了心愿。今天是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启动的第一天,车桥镇特地邀请黄梅戏团来白羊村一组表演,村民们搬来小板凳,看得兴高采烈,目不转睛。
白羊村一组只是个开始,短短三个月后,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已经在全部九个村落地生根。“目前我们正在探索‘1+9+9’模式,镇里一个文明实践所,每村一个实践站,同时在每村选一个条件好的组,设立实践点。后期我们还会持续把文明实践点下沉,延伸到每一处基层末梢,让文明实践点遍地开花。”车桥镇宣传工作负责人查威信心满满。
说起车桥镇讲解员,听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作为一支在义门陈兼职非遗讲解的队伍,由一名讲解员开始,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拥有主力讲解员8人,后备二十余人的庞大队伍。
随着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建立,讲解员们也开始走出义门陈,进村入组,在群众家门口宣讲,做到“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一个个活动中心被盘活,成为宣讲的根据地。今年以来,该队伍累计在村组宣讲27场次,让文化进入千家万户,推动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田。(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