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馆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宜黄县二都镇白槎村,宽阔的休闲广场、整洁的农家小院、别致的家风家训馆让人眼前一亮,倍感清爽。白槎村曾是“十三五”贫困村,如今已告别“又穷又差”迎来“如诗如画”,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家训牌匾,彰显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家风家训有形
“勤劳致富做事踏实以爱兴家做人以善”“以诚待人以心交人以义感人以理服人”……在白槎村,每家每户大门口都挂着一个一尺见方的牌匾,上面用金色小楷写着各种家训,规格统一、内容各异。
“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无价的传家宝,更是社会文明的‘助推器’。”白槎村党支部书记熊小红向记者讲起了家训文化。据她介绍,白槎村家训内容丰富,大致分为修身、处事、治家、立志四种类型,立家训、树家规、正家风,以群众幸福生活“小切口”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让村庄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村风民风。
“李加高家训——勤劳致富家庭和顺遵纪守法俭以养德。”说起门口的家风家训牌,村民李加高深有感触,“这是传家宝,我相信好的家风能代代相传。”
白槎村内还有一处特殊的展览馆——家风家训馆,馆内陈设围绕《宜黄家训传千年》《宜黄名人继往开来》《百家姓》三个篇章徐徐展开。墙上展陈着宜黄县部分望族的家规家训、家书以及对后世的传承影响,还有22位宜黄从古至今的传奇人物及其生平故事,既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也有扎根基层的优秀代表。
“家风家训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人们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熊小红说道,如今,听得懂、接地气的家风家训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乡村面貌和群众思想,还成了乡村治理的法宝。
文明乡风无形
家风好则民风淳,民风淳则乡风正。“道德沃土”需要营养,更需要厚植。白槎村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不仅注重弘扬优秀家风家训,还加速推进乡村文明行动,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将移风易俗与秀美乡村、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
“村民之家”是白槎村开展德礼活动的场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走进“村民之家”,好人好事表彰板映入眼帘,好邻居、好家庭、好少年、好媳妇带头人的事迹一一呈现。
“以前村民在农闲时总是无所事事,自从有了‘村民之家’,村里定期有培训、搞活动,听听讲座、跳跳舞、吹拉弹唱成了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村民感叹道。
据介绍,白槎村“村民之家”建于2017年,是一个集文化休闲、操办宴席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前些日子,老党员熊浩然六十大寿,在村红白理事会的帮办下,在“村民之家”举行了一场其乐融融的寿宴。村干部和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扫地、搬桌椅、买菜洗菜、做饭,一人办喜事,大家都帮忙。
“以前在饭店办宴席,一桌饭菜800元左右,没钱也得借钱。而在‘村民之家’,一桌饭菜也就360元,统一标准,而且主持人和音响设备齐全,再也不会攀比,也不累心。”熊浩然对“村民之家”赞不绝口。
据了解,白槎村先后成立了辉荣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光伏发电扶贫、花卉种植两个集体产业合作社,共纳入脱贫户36户102人。合作社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倡导和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社会新风,把乡风文明融入生产生活全过程,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奏响了乡村文明共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