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生于1961年6月的欧阳家志是吉安市永新县埠前镇共和村村民,哥哥欧阳太桂是一位先天弱视的残疾人,不到20岁便几乎看不见,丧失劳动能力。因为没有生存能力,父母年老,从1990年开始,29岁的欧阳家志便毅然接过父母手上的“接力棒”,主动承担起照料失明哥哥的重担。30多年来,欧阳家志一直充当着哥哥欧阳太桂的“眼睛”,朝夕相伴,带他走出生活的苦难,弟弟已经不单是一种称呼,更是欧阳太桂的精神支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一份感情,感动了身边的街坊邻居,传为佳话。2023年,以欧阳家志为原型创作的情景剧《种光》一经展演,好评如潮。欧阳家志先后获评“吉安好人”“感动永新”人物等荣誉称号。
体谅父母 主动接过照顾哥哥的“接力棒”
据欧阳家志介绍,其家中共有兄弟姊妹5人,欧阳太桂和他在家中分别排行老二老三,大姐和两个妹妹早已出嫁。哥哥欧阳太桂先天弱视,劳动能力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直单身需要看管照料。“一开始是我父母照顾我哥哥,后面因为我父母亲经常吵架,他们一吵架,就忘记给我哥做饭,加上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照顾,看到这种情况,我主动把父母和哥哥一起接过来,承担起每日照顾哥哥的重任。”欧阳家志每天坚持为哥哥洗衣、做饭、洗澡、换衣……每周给哥哥刮洗胡子,每月亲自帮哥哥理一次头发……哥哥不了解周边发生的新鲜事,欧阳家志每天一有空闲的时候就跟哥哥闲话家常……天气好的时候,欧阳家志还会拉着哥哥一起去散步、晒太阳。
当问起什么时候最艰难,欧阳家志笑了笑,回忆道“98、99年这几年吧。”孩子都还小,还在读书,父母也年事已高,“上有老下有小”是当时欧阳家志真实的生活写照,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大雨把家里的老房子冲倒了,一家子7口人没有地方住。幸运的是他们遇上了一家好邻居,在生活同样困难的时候还腾出了一间屋子给他们一家人。
为了早日结束一家人寄人篱下的生活,欧阳家志和妻子前往深圳打工挣钱,将钱寄回来让家人重建房子。经过一年多没日没夜的在外拼搏,欧阳家志终于建起了一层平房,为家人挡风遮雨。为着能照顾身体每况愈下的父母,欧阳家志和妻子选择离开深圳,回到家中打零工维持生计,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一家人在一起,白面馒头都有滋有味。
2006年父亲患有肝癌病逝后,为了照顾同样生病的母亲,欧阳家志白天在外工作,晚上还要照顾因患病瘫痪的母亲和失明的哥哥,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2个小时,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然而,母亲依然离开了他。这对欧阳家志的打击非常大,在把母亲安葬好之后,欧阳家志的真的撑不住了,到医院里打了一个下午的点滴。至今一说起父母,欧阳家志就红了眼眶。虽然临终前母亲说他们过世后,可以把欧阳太桂送往敬老院,但是他放心不下,他说“我就一个哥哥,我舍不得把他一个人丢在外面。”
夫妻齐心 携手传承同根扶助
为了能够照顾哥哥,夫妻两从来不敢出远门,即使有急事,也要留一人在家,两夫妻日复一日悉心照料欧阳太桂的饮食起居,随着欧阳太桂年纪增大,欧阳家志干脆全职在家照顾哥哥。为了贴补家用,50多岁的妻子主动扛起挣钱的担子,在埠前镇仰山村废品回收厂打工,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6点回来,回来后还和丈夫一起照顾欧阳太桂,她说:“虽然日子辛苦,但也充实。”
每每提到妻子,欧阳家志满口的感激,他总是重复着一句话:“要不是她,我又怎么照顾得了失明的哥哥几十年呢?”确实,如果没有妻子的支持和帮助,这样的困境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两夫妻携手并进,才能走出困难的岁月。
两夫妻相互携持走过了这么多年,虽然物质生活不算富裕,岁月也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道道痕迹,但是在他们的眼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一束光,历经苦难却依旧能热爱生活的那一束光。三十余载过去,欧阳家志青丝变白发,但是不变的依旧是他对哥哥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感恩关怀 自强书写血脉佳话
鉴于欧阳家志的家庭困难情况,当地政府多次提出给他提供帮助。欧阳家志表示:“虽然家庭条件很一般,但是我们希望自食其力,照顾哥哥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除了对政府的帮助感恩在心,欧阳家志一家人也非常的努力,于2016年成功脱贫。“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是我不能拖国家的后腿。”现在,欧阳家志没有再外出打工了,妻子还在废品回收厂工作,欧阳家志每天在家里做好饭菜,照顾哥哥的生活起居,在自家后院种植了一小片菜地,养了两只鸭子和一只鸡。而欧阳太桂也不想让弟弟太过劳累,也常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弟弟的负担。
如今,欧阳家志的大儿子已经成家,有了稳定的收入,一到放假,儿子就会带着一家人过来看望父亲和伯伯,小儿子在深圳务工,虽然辛苦,但生活的也算如意,逢年过节就会带着一大堆东西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
平日里欧阳太桂不常与人交流,也不太爱说话,但当问起他生活过得如何,他总是点头,脸上慢慢洋溢起温暖的笑容。欧阳家志常说:“今生我和哥哥有缘成为兄弟,我就要好好照顾他,不为别的,只为了九泉下之下的父母能够安心瞑目,更为了我和哥哥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欧阳家志用他的凡人善举,浇灌出最美的亲情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