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何佳露,是新余市渝水区孔目江街道北苑社区的文明实践员。2020年10月我加入了文明实践员的队伍,四年中,有数不清的珍贵记忆。从开始的工作经验不足,文明实践活动不知如何开展到多次入户走访和群众深入交流后,我逐渐掌握文明实践的工作门道,积累经验方法,找到成长道路,我想和大家分享成长道路中我和文明实践的故事。
一次走访的启示。一次上门走访我与八十多岁的黎阿姨交谈中得知她的老伴离世,子女们在外忙碌,但是黎阿姨却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生活。然而,这份坚强背后也隐藏着对亲情的渴望与对陪伴的期盼。当天我了解到黎阿姨的生日快到了,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于是我在社区为她策划了一场难忘的生日活动,为她拍下生日美好的瞬间,而这份关怀,让黎阿姨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后来,我想我可以用“以老助老”的方式,将社区老年人口多的困难变成资源,让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来到社区参与活动。我带领不相熟的老人们组成一个圈子,通过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让更多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在这些活动中,我看到了老人们脸上露出了更多笑容。
一场宣讲的收获。记得刚进入社区的时候,一位退役老兵进社区宣讲,他头发斑白但眼神坚定,他的讲述充满激情和自豪。从那时起,便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迫切想要宣讲的种子。于是,我开始刻苦的练习,积极的参与宣讲培训,开始在社区进行宣讲,但是讲的次数多了群众的反应也就越多,“这样的宣讲太枯燥了...讲的太深了,我们也听不懂啊...”,是啊,怎样让群众听得懂、喜欢听呢?后来,我开始琢磨运用快板的方式开展宣讲,并且邀请专业的人士进小区,通过采茶戏、文艺演出的形式将党的理论演出来,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让枯燥的理论转变成脍炙人口的顺口溜,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现在,我埋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并且由一棵树动摇了另一棵树,从十几岁的学生到八十多岁的退役老兵,都加入到我们的宣讲队伍,我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好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一场活动的蜕变。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活动是建党节的一次绘画活动,在我们日常上门入户时,我发现有一个孩子很内向,每当我们上门时他总是躲进房间里画画,但随着我们一次次到访,一次次交谈与鼓励,他走出了房门。我想,我可以组织一场绘画活动并邀请他参加。活动中,我看到了他勇敢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他主动和小朋友交流,从最初的陌生胆怯在志愿者老师和小朋友们陪伴下变得开朗活泼。一次集体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孩子们更加大方、自信。现如今,我们在社区开办了“四点半课堂”“环保小卫士”等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积极打造小朋友们的新去处、新课堂,为社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宣讲党的理论、传播党的政策、关爱“一老一小”等,每一次活动,都成了我成长的幸福见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前行,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书写更多属于我自己的精彩篇章!
新余市渝水区孔目江街道北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北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渝水区劳动北路527号,交通方便,居民相对集中。实践站以志愿服务为核心,以树文明新风为主线,整合社会各方力量,针对不同人群需求,以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多元化活动。站内设有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读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把为民、利民、惠民体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各个方面,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真正成为思想建设的“主阵地”、文化建设的“主战场”、文明传播的“主渠道”。